朱满洲

发布者: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28浏览次数:43055

              

姓名: 朱满洲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5年9月

导师类别: 博导、硕导

技术职称: 教授(二级)

联系方式

zmz@ahu.edu.cn

招生专业名称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1. 金属团簇化学

2. 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与新药开发

个人简历

1988年安徽中医澳门新莆京app7748下载本科毕业。在安徽怀远县中医院工作3年后考入沈阳药科大学,1994年7月生药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安徽中医澳门新莆京app7748下载天然产物化学教研室任教。1997年9月至200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出站后留校化学系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工作。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在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到安徽澳门新莆京app7748下载工作。

现任安徽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2021-)。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Nanoscale和 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2020-),Nanoscale Horizons顾问委员会成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8-)、澳门新莆京app7748下载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5-)。

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为金属团簇化学与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项目、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三十余项。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在PNAS 1篇、 J. Am. Chem. Soc.19篇、Angew. Chem. Int. Ed. 9篇、Science Advances 4篇、Nat. Commun. 3篇、 Nat. Sci. Rev. 1篇、CCS Chem. 1篇。受邀在Chem. Rev.(1篇)、Chem. Soc. Rev. (2篇)、Acc. Chem. Soc. (1篇)、Coord. Chem. Rev.(2篇)、Chem. Mater. (2篇)、Small(1篇)、Nanoscale(1篇)、ACS Mater. Lett.(1篇)等发表系列综述,从不同层面对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做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这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论文自发表以来被引11000次以上,单篇SCI最高被引1500次以上。

 积极为安徽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与参与开发新药十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两项在企业得到应用。

积极参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人才团队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引领、因材施教。目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6人,其中1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8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联合培养,1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1人获国际贵金属协会“杰出研究生奖”, 1人获安徽省教育厅“创新之星”奖。1人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称号。指导学生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获奖情况

2011年入选安徽省特聘专家。2012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015年获安徽大学“李世雄奖”。2018年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 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精确结构的金/银团簇的可控合成与构效关系”获201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作为带头人,“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入选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培育团队,2017年以“优秀”通过专家评审,获教育部立项滚动支持,2018年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获批“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支持。




XML 地图